為培育具備基本通識及專業能力之高階專業水產技職人才,使學生具有升學與就業的智識和能力,以符合未來需求。培育內容為通識、基礎與實務訓練並重,包括通識、基礎課程、繁、養殖技術、維生系統、養殖環境管理與疾病防治、生物技術知識與應用、經營管理及產銷現況等,使學生擁有涵養人文關懷素養、宏觀視野以及勤儉、積極、敬業的工作態度;具備水產繁、養殖技術專業能力,擁有終身學習所需的智能,以符合企業及未來產業之需求。
(1) 以科技應用與研發為主的人才培訓理念。
(2) 優質繁養殖技術與種苗研發、創新有善技術的開發與流程建構。
(3) 精緻化、高效能的新型態維生系統應用技術之研發與應用。
(4) 建構完善多元的教學設備,如淡、海水繁養殖場、室外實習場或室內外試驗場、繁養殖中心。
(5) 培育學生食物技能與產業經驗之累積,同時具備國際觀與國際移動能力。
(6) 挹注師生研發與教學能量,共同推動本系成為國內頂尖水產繁養殖學府。
內部優勢(S) | 內部劣勢(W) |
1.本系近年於國內主要養殖產區,陸續建構駐地示範場域,成為與產業最直接的橫向聯繫管道。 2.本系教師相關技術研究成果,領先國內其它同職性院校的繁養殖管理技術,另於創新發展技術應用的研究(如漁電共生養殖管理)亦具領導地位。 3.系所發展方向連結全球水產養殖發展趨勢,效能益生菌應用技術的開發與輔導,能夠協助業者落實負責任生產,並能有效改善環境風險與食品安全疑慮。 |
1.需再透過相關設備的增購或系統增建,豐富教師教學研究或學生學習資源。 2.傳統產業接軌斷層,年輕人投入經營意願薄弱,技術應用與管理方式尚待提升。 3.各校投入資金支持實務教學用地開發與教學研發設備增購有限,需再設法爭取相關資源或經費的支持。 |
外部機會(O) | 外部威脅(T) |
---|---|
1.因應漁業資源短缺與面臨糧食危機,全球具有廣大的水產品消費市場,且呈現逐年增加趨勢。 2.教師深耕產業多年,並有相關技術開發與技術輔導經驗,與產業關係緊密並受肯定。 3.水產養殖產業將成為未來發展趨勢,培養全方位專業養殖管理人才有其必要性。 4.政府與相關單位著重水產繁養殖技術之開發與水產品安全衛生,食安問題成為全球共同正視之議題。 |
1.漁業資源目前已呈現過度開發的情況,急需透過水產養殖來因應糧食不足問題。 2.極端季候帶來的危害與相關不可預知的風險發生,對產業均會造成相當程度之損失。 3.經營水產養殖事業的難度持續提升,需要透過技術精進來穩定經營過程。 |
項目 | 內容 |
---|---|
種苗生產 | 石斑、鰻魚、珍珠貝、黃鰭鯛、黑鯛、烏魚、鱸魚、草蝦、白蝦、淡水長臂大蝦、一般淡水魚、九孔、鮑魚、牛蛙、鱉。 |
養成技術 | 石斑、虱目魚、珍珠貝、黃鰭鯛、黑 鯛、鱸魚、鮪魚、草蝦、白蝦、淡水長臂大蝦、一般淡水魚、九孔、鮑魚、牛蛙、鱉、箱網養殖。 |
觀賞魚培育 | 鬥魚、慈鯛等淡水及海水觀賞魚、體色研究。 |
飼料研製 | 呈色飼料、性別控制飼料研製。 |
維生系統 | 水質分析、自動化監控系統、高密度循環水養殖。 |
生物技術 | 基因選殖、孤雌生殖、多倍體。 |
水族病理 | 蝦類病毒、疫苗研發、疾病防治。 |
生態環境 | 珍珠貝生態分佈、河川及海域水質監測。 |
畢業出路 | 內容 |
---|---|
升學 |
可報考國內外水產、生物、醫、農等相關研究所。 |
就業 |
● 產業界 : |
● 政府機關: 農業部、漁業署、水產試驗所、海洋生物博物館、縣(市)政府漁業課、機場海關、 公營企業相關單位。 |
地址:81157 高雄市楠梓區海專路142號
聯絡電話:07-3617141 轉 23702、23704
系主任信箱:annchang@nkust.edu.tw